C068汉中市龙岗学校八(4)班:李思琦
指导老师:张 茹
千里苍茫书华夏
“汉江汉江,千里苍茫……百折不挠,陶然激荡,一路高歌,奔涌长江……”我轻念一卷诗册,念的是汉江奔腾,川流不息,读的是明灯璀璨,国泰民安。
九州何以成
我看汉江,是长江支流,是汩汩汉水,是天上银河。
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黄金水道”母亲河长江,全长1577千米,堪称中国古代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之一。它不仅仅是一条重要航道,也是连结汉文化和陕南地区的一条碧绿纽带。汉江环山而流,源清洁流,清澈见底,为汉中带来了干净清新的环境,也让汉中冠上“小江南”的美称。
汉江何以清,九州何以成?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发展性建设,在与自然相对相辅,从夸父追日到愚公移山,从三分天下到分久必合,从政权跌宕到民族团结。汉江不只是汉江,它怀抱汉中,源枕秦巴,沟通南北文明,它是九州中心的重要枢纽,它是孕育生命的母河支流,它是华夏祖先建设发展的精神。汉江清澈,是中国人刻进骨子里的与自然共进的气节,是中国人智慧和勤劳的铁铮证明。
汉江以水为清,九州以人为成。我眼中的汉江,是孕育生命的精神长流。
文明熠熠昭
我看汉江,是南北沟通,是文化交融,是民族团结。
身为母亲河长江的重要支流,汉江同时也有沟通南北文明的作用。古有黄河半坡文化和长江河姆渡文化,汉江造福夏商周统一,今有“长江呼叫黄河”的南北对话,汉江“一江清水送津京”的供水计划。中国山河万里,岩嶂相辅,江河互济勾成我泱泱中华民族团结。
长江黄河川川无休,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不论汉江,还是淮河,亦或是母亲河,都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星。郑晓云说:“大互动铸就了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使得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尽管各有发展方向、特点、规律,同时又成为多元的一个整体,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隔汉江秦岭对望,南北人民互帮互助,苏陕协作·通汉结队使得农文旅深度融合、疫情期间汉中援鄂医疗队星夜驰援,奋战一线……同饮一江水,共赴山海情。汉江,融进母亲河便承一身炎黄血脉,携万卷文明昭示天下。
华夏万里河山,共撰文明书篇。我眼中的汉江,是谱写团结的文明乐章。
惟愿家国安
我看汉江,是千里苍茫,是一江清流,是活水源头,也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也成为人们的重要义务。汉江“一江清流送津京”的供水计划,肩负着引汉济渭,南水北调的使命重任,为约一亿人“解渴”,为了让华北地区用上干净的水资源,汉中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摒弃了污染水源的工厂,致力于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汉江汩汩,流水淙淙,一句“江水要送到北京,咱们可得保护好源头第一滴水!”惹无数志愿者竞折腰,禁伐禁牧,种树保洁,只为给首都送上一舀清水。
这何尝不是一种舍小我为大公的无私,这何尝不是一种齐心力共创和的团结?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同胞,是兄弟姐妹,是同脉血亲,共同被共产党领导着向前。汉江,是我们一片冰心在怀,承炎黄血脉的坚定,是我们唯愿家国安,白首心不改的夙愿。汉江川流不息,红星熠熠不灭,泱泱大国篇章,千里苍茫载书。
万里蹀躞当归,不负炎黄血脉。我眼中的汉江,是灯火阑珊的平安年代。
在如今的和平里,我脚下的汉江不只是汉江,它是孕育生命的母亲,它是记录文明的史册,它是华夏炎黄的血脉,汉江更是我们跟随红星奋勇向前,永不言弃的决心。
历史的卷轴沧海桑田又白驹过隙,汉江长流书写祖国大好河山,新时代的华夏篇章该由中国人来续写——
写万千繁华,书山川锦绣,随千里苍茫,看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