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5宁强县高寨子初级中学九(5)班:苏羽彤
指导老师:胡利娟
滔滔汉江水,生生不息绘汉中
雨点落下,在水面荡起涟漪。漫漫华夏文明中,有这么一条河流,孕育了一个伟大的王朝,一座城以它命名,一种文字以它命名,一个民族以它命名——汉江。滔滔汉江水,汹涌着千年前的英魂意志,流淌着千年后的文化血脉,生生不息。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汉水流域是两汉的龙兴之地,刘邦发迹于汉中,刘秀发迹于枣阳;这里也是汉民族的兴隆之地,汉江水孕育了汉文化,汉文化引领着汉江水。我不曾见过千百年前汉江的汹涌澎湃,如今却能站在汉江两岸看这十年发展不停。
我也曾居住在汉江边,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心中只留下了那一条宽阔的玉带。但见过如今的汉江,我仍不禁感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你看初秋的汉江,碧波荡漾,轻轻拍打着两岸的江滩,金色的朝阳从天上泻下,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之上,像缕缕金丝蜿蜒着。早起的江鸥展翅飞翔在江面之上,有的迎着朝阳,一飞冲天;有的盘旋俯视江面,动静皆察;有的一声长啸,急速而去;有的俯冲而下,捕提江面弄潮的小鱼……芦苇在微风中荡漾,江边的小道蜿蜒其中,三三两两的人在其中晨跑,天地胜景,人文和谐,欣欣向荣……这只是如今汉江的一角,而在时间卷轴的另一端,汉江正孕育着一方苍生。据地质学考证:汉江的自然年龄比长江和黄河还要早七亿年。如果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母亲河”,汉江则当之无愧堪称“中华祖母河”!诗经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古诗里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你可知楚河汉界从何而来?是千年前楚汉战争,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而现在楚河汉界亦是中华传统文化围棋中的棋盘,汉江水中蕴含的传统源远流长。而汉中之所以名汉中,是源于此境位于古汉水中游。水润万物,濒水而居且因水而繁衍生息的汉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便如这汉江之水,生生不息。
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2亿立方米,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达到15.9万平方公里。由此便可窥见汉江在历史上洪水灾害严重,诗仙李白就曾为他发出了“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的惊叹。而现在,他正将最清澈的自己毫无保留的运至千里之外。“南水北调”于我而言,是教科书上模糊的工程路线,是我不曾记起的伟大贡献。而汉江便是其中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通水十年来,向北京,天津,河北200多座城市输水700多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08亿,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忽然记起几年前,去汉江边的彩虹桥上游玩,看着倾泻奔腾的江水,心中只觉得无比震撼;而现在再次想起,却顿生敬畏之情。千年前,汉江水孕育了一个又一个英雄豪杰;千年后,汉江仍无私奉献着自己,用自己去浇灌千万家的希望。这不正是汉族人民的精神内核,我所孕育的文明,我所不熄的文化,我所奉献的精神,都将有人将其传承,千年万年,生生不息。
我又一次站在汉江两岸,看见汉江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看着两岸高耸的楼房,看着这个汉江孕育的地方。我不禁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着汉江两岸的嬉笑欢声,我似乎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来到了千年之前的汉江边看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我又似乎去到了未来,看着汉江边绿水青山,经济发达……是风,轻轻吹动水的波纹,荡开再荡开,直至千年之前英魂意志的伟大,直至千里之外无私奉献的精神。
汉中人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的嘱托。致力于保护和合理发展汉江,将汉中打造成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在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之下,汉中市人民积极低碳环保发展汉江,合理利用汉水资源;修建湿地公园,进行绿化保护,致力于让汉江水更清,汉中景更美!
平静温婉的汉江在此流淌亿万年之久,见证这个地域的文明发展,从中华古老的大河到如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它所承担的,所承载的,是汉民族的发展历程和精神意志。“一条大河波浪宽”汉中市人民会永远铭记汉江的贡献,并在政府的带领下,积极保护汉江,让它的美丽深厚的文化血脉永远传承在秦汉大地之上。我们将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承她的精神,守护她的美丽。愿汉江水滔滔不绝,汉中人民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