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2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八(16)班:张子涵
指导老师:龙书良
烛影里的汉中——兴汉胜境
霓虹闪烁,明艳的笑容将城市点缀的绚丽多彩,一个个都拼命炫耀着自己的耀眼,极尽谄媚的招揽着顾客。然而,兴汉胜境,烛光交相辉映,辉煌的深宫中,绽满烛光的烛台树,疯长在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群中,它们皎如星辰,明光铮亮,为楼阁更添一份大气。透过这幽幽烛火,汉王朝的辉煌历史正熊熊燃烧……
什么是汉文化?汉文化是我们中华古国5000年长河中,被冲刷打磨的最透亮的那块玉石;是华夏漫漫长路上,被曦月滋养的最美丽的那片风景;是一砖一瓦,是一草一木,是浪漫的皇家园林风景,是国韵犹存的古代文物,是历史录像带里一闪而过的能人志士。为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的”汉文化,我来到了汉中的兴汉胜境,从此点燃了心中那根名为“汉文化”烛火。
跨过兴汉盛境的大门,入眼便是三座宏伟的拱桥,桥下碧波荡漾,微波粼粼,桥影间金鱼相戏,在湖水中晕开一片朦胧的金。我们跨过拱桥,踏上竹影斑斑的石子路,两边葱蔚洇润的园树在微风的轻抚下微微俯首,大方欢迎着每一位来宾。想前望去,一片辽阔无垠的湖泊直逼双眼,宽阔的湖面犹如一块平镜,镜中倒映着蓝天白云,一轮红日静静躺在深处,看着看着,那红日仿佛融化了似的,恰似一支燃烧的蜡烛,将光晕一点点推向四周。
微风荡漾起湖波,也荡漾着我的内心。踏上“兴汉城市展览馆”的阶梯,入眼便是古文物“金瓯王盆”,金色的青铜器水盆中流水阵阵,其上一只朱雀正欲展翅腾飞,其下四只双身虎稳稳托起青铜器的四角,整个青铜器仿佛洒满夕阳余晖的金光,金光灿灿,令人挪不开眼。沿着烛光的指引,我们又参观了陆光正大师的“茶马古道”,古代丝绸之路所用的马具等许多国韵犹存古代文物。在这文化的历史森林中,是谁被大国工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又是谁被辉煌汉文化的绝妙艺术性所震撼?哦,原来是我不知何时已经深醉其间……
直到双眼被刺眼的阳光一晃,我才悠悠醒过神来,来不及细细回味,便又投身进“汉文化博物馆”的怀抱。我几乎是立刻就被这金碧辉煌的深宫所吸引,那犹如天梯一般的台阶,一望无际,那雕刻着繁琐花纹的天花板,隐约可见龙纹腾飞,这竟比古代皇帝的朝殿还要辉煌,还要神圣。这宛如迷宫一般庞大的深宫中,却不间断的摆着闪耀着烛光的烛台树,每一座烛台足有一米多高,从主干向四周伸出许多枝丫般的小烛台,其上甚至还雕刻着繁琐的纹路,似乎随时都要活过来一般。而像这样的烛台树,长满了整个神宫,犹如一排排迎客松,大方招呼着来往的宾客。这里的烛火从来不会熄灭,微黄的烛光晕满了整个大殿,使万物都裹上一层金粉,似乎这里只有一种时间——叫黄昏。
沿着烛光的指引,我们,来到了辉煌的“三圣殿”。三圣殿无疑是汉文化博物馆的核心,高耸的拱形大厅似乎指着天穹,房顶上大面积的拼花,在时时变换色彩的灯光下更添神韵,繁琐的雕花盛开在每一根木柱上,使殿堂更加金碧辉煌。在前方华美的竹亭中,供奉着华夏13位先祖:炎黄二帝、尧舜禹汤、文武成康、刘邦刘秀刘备。写有表正四方的牌匾下,炎黄二帝并列相站,炎帝手抱粮食,依着他始作耒耜,发明了刀耕火种,黄帝要挎宝剑,寓意着他统一华夏建,立了古国体制。炎黄二帝结盟,不仅是标志着两个部落的联合,更宣示着华夏民族的诞生,在炎黄二帝的带领下,各个部落互相交融,不断发明创新,为悠悠华夏的灿烂文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圣殿记录了从华夏民族诞生伊始,炎黄始祖缔造业峻鸿绩,到悠悠华夏各朝各代的明军名将,层次分明,立意高远,以浩瀚无垠的空间反衬,表现出深邃的历史感和无垠的遐想空间,彰显着中华民族屹立千古的文化魅力——汉文化魅力。
通过摇摇晃晃的烛光,汉王朝的辉煌韵律,在烛火中盛放,跳跃的火光,是它欢舞的衣摆;华美的烛台,是它发扬的舞台。烛光幽幽,蜡烛燃烧着自身,像是要照亮身后的岁月,让今人发觉。
黎明即将破晓,蜡烛慢慢燃至穷尽,只剩一缕青烟,消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可也只能这一缕青烟,却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