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10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一(8)班:马紫玹
指导老师:姜顺明
浩月风霜,和鸣汉江
嶓家山头,涓涓细流,几亿年的沧桑变迁,造就了如今“江河淮汉”中的汉江。顾盼对望,我看汉江河清山黛,人文荟萃,澎湃着不朽的故事。
汉江从山泉汇聚源头,在山脚下曲折蜿蜒流淌。几多潆洄,揽溪成河。青山绿水间,几栋农舍点缀其中,石桥横跨流水之上,鸡犬吠声此起彼伏。妇女河边捣衣,孩童嬉戏玩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拘清流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田园气息。
越过万山,汉江一路奔涌向前,流经汉中平原,江面开阔宽广,江畔青绿绵长。晨间水雾弥漫,氤氲变换,添几分神秘与幽静;傍晚夕阳如碎金般洒落,仿佛万千宝石镶嵌镜面,水天一色五彩斑斓。人们沿河散步闲谈,欢声笑语、遐思悠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江凝聚了温柔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勤劳的汉中人民以水为脉,以山为骨,与山水自然和谐共生,世代接受汉江的滋养与馈赠,也将对这土地的炽诚热爱烙入骨血。
忆往昔,汉江之畔,古汉台上,汉高祖刘邦在这里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筑坛拜将、运筹帷幄。天下英豪云集于此,终问鼎天下,取意汉中,一个伟大的王朝就此诞生。“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干。”张骞十三载只身凿空西域,从未失却身为汉使的旌节,从未磨灭此行肩负的初心,历尽浩渺风霜,穿梭过狭长的河西走廊,瓷器与丝绸,文书与经卷,金戈与铁马,磁撞出生动而灿烂的历史岁月。三国乱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一表是诸葛亮的忠武担当,他眼中的汉,也是这滚滚汉江见证的汉家基业,在三国与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心中为民为国的呐喊,在江水的和鸣中回响。
汉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一种服饰由她产生,一种文字以她命名,一座城市因她兴起,一个民族为她诞生……她见证了两汉三国的烽烟四起,经历了朝代更迭的世事轮回。古汉台、张骞墓、武侯祠……几千年悠悠而过,王侯将相尽数来去,唯有汉江从岁月时空中静静流过,聆听那些历史深处的低呤浅唱,感受那份跨越干年的沧桑壮丽。当我们着汉服、写汉字、为汉人,学习这片土地上古人坚忍不屈的风骨,刚强沉稳的气魄,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泱泱大汉文化也在这悠悠长河中积淀传承。
看今朝,一代又一代人接过历史的重任。“南水北调,引汉济渭。”汉江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生命水源补给线,丹江口水库,天水一色烟波浩渺,远山近岛重叠映照,如诗般流淌的血脉——汉江,揣着京津冀地区人民的期盼,在群山的怀抱中积蓄了无穷的力量,穿越干山万水,以南水的纯净丰盈滋养北方大地生灵。“汉江源头清如许,一江两岸因水兴。”汉江以她宽广的胸襟和无私的大爱情怀润泽北国、福泽万民。然而,这部史诗并非一帆风顺,工程之浩大,需跨越千山万水;技术之挑战,需攻克渠道之难题,移民之安置,需温暖每一个家庭,但正是这些困难,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建设者呕心沥血披星戴月,创新尖端技术创造工程奇迹,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各方之力,只为那幸福的延续……这是一个民族间的守望相助。汉江,是见证者,亦是亲历者。
在汉江江畔远眺,眼前是波澜壮阔的画卷,滔滔江水蜿蜓浩荡。在这条长河里,从淳朴乡土到与自然共生,从大汉文化到民族情怀,流淌的是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汉江携带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一路向前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