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第八届创文杯作文大赛微投票(高中组)
参与选手:180 累计投票:6.456万 访问次数:17.116万
  投票时间:2024-11-29~2024-12-01
  剩余时间:
  投票规则:
入围稿件:
碧水汉江,共融文脉——我看生态智慧与文明传承的和谐共生
姓名:曹佳妮     学校班级:汉中市汉台中学高二(2)班    指导老师: 袁红英    票数:191票

G114汉中市汉台中学高二(2)班:曹佳妮

指导老师:袁红英


碧水汉江,共融文脉——我看生态智慧与文明传承的和谐共生


“天上银河,地上汉水”。汉江这条古老的河流,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大地上一条文化之脉。在这条文明大河的滋养之下,不仅衍生出了汉中这样的一方沃土,更孕育出了多元发展的汉文化。早在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汉江对于汉中人民的意义早已不是一条普通河流,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是汉中人民幸福感的来源。如此,汉江与汉文化共生共荣,汉中人民也心怀感恩之心,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着汉江。

润泽之水流经汉中土地,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刻下了文化的印记。在发源地宁强,汉水与重山一拍即合,用他的鬼斧神工雕琢了被誉为世界最美天坑的禅家岩天坑。在笔直陡峭的岩壁之下,可谓生机勃发,天坑下人迹难至,却成为粉叶报春、白腹巨鼠、猕猴等动植物的家园。再看到三国文化圣地勉县,这里拥有全国建造最早的武侯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誉。祠内还生长着全国唯一一株400年的古旱莲,每到花开之时,粉白的花朵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中式古典韵味……厚重的人文历史,壮丽的地理奇观,汉江以这些为隆重的赠礼,为汉中打造了魅力城市的响亮名牌。

慈爱之水流经汉江土地,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了适宜耕作的沃土。这里地势平坦,日照充足,秦岭带来的丰沛水汽,都成了民生富足,粮食丰收的坚实保障。近年来,汉中也响应中央号召,积极领悟党中央的先进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五个农业,推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汉江还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习俗,汉江龙舟赛,汉江渔家乐,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给外来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奇体验。

面对如此厚重恩泽,汉中人民也始终牵挂着汉江,每一代汉中儿女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建设我们的家园。他们用勤劳质朴的品质让汉中非遗为世人所见。黄官镇水井村内有这样一位老人,数根藤条在她的手中被迂回,穿绕,造就了一件件精美的藤编制品,“编织”出群众的幸福生活。她就是牟泳芹,已有20多年藤编制作经验的非遗传承者。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技艺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项古老的技艺不仅重获新生,还成为了人民生活致富的“金钥匙”。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守护汉江两岸的怡人风景。2017年正式建成的天汉湿地公园,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保留河流沿岸的原始风貌,减少后期人工干涉成分,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柔性治水、融于自然、海绵城市理念。习总书记来到汉中湿地公园也曾称赞这里是市民的“幸福园”。

汉中这方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不朽的故事,在这里,“传承”与“创新”不再是两股独立的力量它们相互交织、彼此滋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景。正如老树发新芽般,汉中的未来前景广阔,在一代代的奋斗之下,必将把汉中建设为生态宜居,底蕴深厚的幸福之城。

  投票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