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第八届创文杯作文大赛微投票(高中组)
参与选手:180 累计投票:6.456万 访问次数:17.116万
  投票时间:2024-11-29~2024-12-01
  剩余时间:
  投票规则:
入围稿件:
千载文化觉醒时,烛照现世不止步
姓名:王鹤颖     学校班级:汉中市汉台中学高一(9)班    指导老师: 沈 蓉    票数:451票

G120汉中市汉台中学高一(9)班:王鹤颖

指导老师:沈 


千载文化觉醒时,烛照现世不止步


孔颖达曾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古时中华文化之璀璨瑰丽,从中可见一二。若问中华文化可在何地见其特色,我想,汉中定榜上有名。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被誉为天寒,古称南郑,梁州,汉川,兴元。北依秦岭,南凭巴山,可谓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其宁强县更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千里汉江第一城”。而在汉中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下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汉中,是丝绸之路开括者张骞的生葬地,是造纸术改良者蔡伦的封地,也是诸葛亮的北伐基地,更是汉中王刘邦发迹而定鼎之地。这里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人,汉族,汉字,汉语,汉学都与其有不可分割的关联。两汉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留下许多痕迹,如曹操唯一能见的真迹“衮雪”二字。

汉中不仅文化底蕴丰厚,更是有别具一格的美景。

“汉中桃花扇底风,不似江南赏桃花。”远山含翠,近水碧澄。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目之所及,皆为壮观。东流逝水荏苒,熙芒透过淡薄云层,风的音符掠过眉梢,搅起满江碎银,桃花树下,绿草茵茵,与河水壮观之际露出些许春日柔情,也可谓不辜负“西北小江南”的称谓。

汉中更是有其独特的文化。

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是汉中的代表戏曲文化之一。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其剧目丰富,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更能欣赏到“桃花马上威风凛凛,一剑能挡百万兵”的《穆桂英挂帅》,其剧目之美,技巧之丰富以及不少的特有身段令人不禁拍手称绝。

但近年来,汉调桄桄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散,艺人流散,传统剧目,曲牌,表演技艺已经濒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目前仅有南郑县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这让我们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保护这些瑰丽的文化呢?。

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历史之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了解文化之余,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传承,再璀璨的文化,一旦失去传承,就只能“泯灭众人矣”。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来延续传统文化的薪火,将传统与现代生活所碰撞,燃起创新的火花,点燃传承的炮火,是“活下来”到“火起来”的重要因素

正如林清玄所言:“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当今国家大力保护传统文化,主张文化的重要性,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并了解到甚至于喜爱上一些传统文化,现在我们常看到姑娘身着汉服头戴金钗云篦,碎步与现代化的街头;也常听到古典歌曲与现代电音元素碰撞交融,余音绕梁;也常发现国风与游戏所结合开辟的市场越来越受欢迎。文化,正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继承与发展的碰撞中,我们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不禁令人慨叹“文化觉醒时刻,即为当下。”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我们既立足于传统之美,又共享新时代的科技,承学仙人之绝学。躬逢盛世,仰望历史星空,脚踏深厚大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涉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与华章之时,看繁华之像。

我们观天坑,赏朱鹮,知石门,解诗经,明青铜之器物,去伪存真,古今通文,取精去陋,漂其黑,守其白,当时吾辈之责。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投票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