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28汉中市汉台第二中学高二(9)班:孙佳丽
指导老师:李 杨
守护中华文脉,共建幸福园
陕西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在夏商时期称梁州,为九州之一,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位于陕西省中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是汉江南水北调的重要起点,更是汉族先民们共同创造的文化摇篮。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省汉中市,他来到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汉中市历史博物馆。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展示了汉中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从古老的陶器、玉器,到精美的铜器、铁器,再到近代的书画、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看汉中人民的智慧和汉水。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汉族的起源,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汉中的藤编传统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藤编技艺源远流长,汉中地区的藤编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藤编制品如篮子、席子、帽子等,不仅实用而且美观,体现了汉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在汉中的街头巷尾,时常可以看到藤编艺人在忙碌地编织他们的手法熟练而优雅,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而汉江,更是汉中文化的重要象征。汉江南水北调,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杰作之一,也是汉中人民智慧的结晶。汉江的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上的万物,也孕育了汉族文化,总书记也说:“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么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总书记去年考察一年以来,汉中市博物馆建立了专家,专业讲解员,志愿者,三种类型的讲解团队,开展了许多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践行习总书记来汉考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在汉中藤编传承与发扬中不断创新不断吸收现代审美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活态传承。还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织技艺档案库搭建了创新设计交互平台,让数字科技赋能非遗藤编。
总书记考察天汉湿地公园时,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坚持以保护为主对湿地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大段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全市野生大熊猫达164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的7只增加到现在近7000只,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一年来,陕西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两山”理念。33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黄河流域95.4%,长江流域100%,秦岭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等级面积99.3%。一年来,陕西始终胸怀大局,勇担使命。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