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54南郑区大河坎中学高一(5)班:周吉瑛
指导老师:张 昊
寻汉文化根源,传承红色精神
提到家乡,你是否会想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孤寂?是否会想到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是否会想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伤?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为家乡倾吐笔墨,在他们心中,唯有家乡才是归宿,才是目之所及,心之所向。
“汉”字本义与水有关,是一条河,为长江的最大支流,称为汉水,也称为长江。汉水经过的地方,地名很多与汉字有关,水的北面为阳面,水的南面为阴面。所以汉水的北面有个地区叫“汉阳”,汉水流经的南面,有个城市叫“汉阴”,汉水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叫“汉口”。
我想来说说汉家的发祥地—汉中。
这里北依秦岭,南屏巴山,钟灵毓秀,号称西北的江南;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东汉名臣李固的家乡;是造纸术改良者蔡伦的封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诸葛亮的北伐基地……这里就是汉中。集数千年之文脉,展大汉之雄风。
汉中在夏朝时期称梁州,为九州之一,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三十六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400多年。
汉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汉文化。走进汉中,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古汉台见证者历史的沧桑变迁,那古老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诉说着汉中昔日的辉煌。拜将台庄严肃穆,让人瑶想当年英雄的壮志豪情。汉中的历史,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走进古汉台,仿佛能听到汉高祖刘邦在此指点江山的豪迈之声;武侯祠中,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依然熠熠生辉;拜将台下,金戈铁马的气势犹在眼前。岁月的沧桑在这里沉淀,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拜将台的英雄韩信。他,来自淮阴,纵横天下,曾经位极人臣却又最终贬归淮阴。他,志盖群雄,略不世出,被誉为“汉初三杰”“国士无双”,却因功高震主,惨遭杀戮。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屈辱、辉煌、失意和悲惨,可以称得上是跌宕起伏。他的成与败,功与过,得与失,令人感叹唏嘘。距离我们有2200年,但他的故事仍然久居我心,让人读起来仍然津津乐道并深刻影响着思想与观念。
汉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仓颉造字以来,经历了甲骨文,楷书,活字印刷等多个阶段,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汉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更蕴含在历代文豪的作品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汉文化还包括了自强不息、仁爱、勇敢等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名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让我为汉中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家乡是厚重辽阔的大地让枯叶有了归处;家乡是碧蓝深沉的大海,让江河有了归处。哪怕岁月悠悠,万事沉浮,汉中永存我心,它是我的来处,也亦是我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