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62勉县武侯中学高二(云)班:李佳龙
指导老师:陈 妍
悠悠汉江水,脉脉汉中情
站在河畔向下遥望,只见一条宽阔舒缓的河流不急不慢地流过,流过这千百年来她所滋养的土地,流过这座秀丽繁荣、灯红酒绿的都市,一路向东,穿越千年尘封的历史,流进每位汉中人的心头。她便是汉江,即使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亦是柔情万种,护得浮生一隅,烟火人间依旧。
悠悠汉江,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赋予这片土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魅力。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讲:“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竟峥……”汉水发源于秦岭南麓的宁强县境内,一路向东,于汉口江入长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也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名流骚客从这片热土中走出。商代的褒姒长于此地;西汉汉高祖刘邦于此称帝;丝绸之祖,大汉之魂张骞从这里降生;三国时期的刘备于此地受封;以汉之名,武侯墓也坐落在汉中定军山山脚,承载着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毕生夙愿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忠之志,蜀汉的宏伟功业与精神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深深植入国人的心种。
一川盈盈汉江,所酿造出的文明如此丰富繁杂,在这片土地不舍昼夜地流淌了千万年,见证了代代王朝的荣辱兴衰,无数汉中儿女的功成名就。现如今汉江也早已流淌在每个汉中人心中,成为汉中人的精神图腾。
汩汩汉江,从喧嚣的市井中走出,送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康庄大道。
山更青,水更绿,在习总书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汉中人走出喧嚣的市井,遥望蓝天白云,笑对青水绿水,用行动构筑起花香鸟语的绿色家园。从1981年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到2023年朱种群数量突破700只,从大熊猫种群数量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十余只,到现在的130余只;从1978年羚牛数量不足200只,到如今近2000只。这些傲人的成绩无一不昭示着汉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与智慧。从千年前的汉中三堰,到如今的千山水库,石门水库;从昔日荒无人烟的荒滩,到如今风光旖旎的生态公园;从改革开放初期凋零破败的建筑群,到当下能在花红柳绿间坐看水天一色的生态城市。山水相依的汉中也在人们的付出努力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并不断臻于至善,敦行致远,汉江也得以舞着生机盎然的韵律,源远流长。
浩浩汉江,从昔日的桎梏里冲出,她引领我们,今古诸事,激荡中流,宏图待看新秀。
既要留守过去,也要抓住未来;既要身置井隅,更应心向光明。汉江素以明媚柔情的水滋养生灵万物,待百川汇聚,亦能爆发出势如破竹、勇力潮头的力量。改革开放初期,汉中只是一个规模小、各种设施非常落后的小城市,主城区街道狭窄,基础设施残缺不全。40年化萤成蝶,美丽汉中在汉江臂弯中绽放夺芳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坚实平稳的沥青路面四通八入达,家家商场人来人往,马路上车水马龙,还有座座横跨汉江两岸的现代化大桥,夜晚江岸灯火辉煌的绚丽景色,沁心怡人的文化景区,一望无际的金黄油菜花海……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积极智慧的汉中人不断前进奋斗的成果,就像这泱泱汉水,奔流向前,归入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美丽的汉中将同那条奔流不息的汉江,带着对故乡的守望与期盼,步伐坚定地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