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65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一(22)班:杨嘉鑫
指导老师:余柯艳
共建幸福园,共享汉中美——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一提到陕西,大家可能都会有“千沟万壑,黄沙万里”的刻板印象,但你可知,这之中有一个位于秦岭之南、大巴河之北的汉中盆地?汉中,简称“汉”,雅称“天汉”,别称“梁州”,它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汉中自古以来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有“两汉三国、真美汉中”的佳话,就让我来向你介绍这个“聚宝盆”吧。
壮美河山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绵延千里的巍巍秦岭如同天堑,源于秦岭的汉水奔流不可阻挡汉中市有“西北小江南”之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南湖风景区山青水秀,再加上古朴精致的园林建筑,集天地灵秀于一身,是旅游避暑的首选之地。秦岭巍峨,巴山绵亘,汉江如练,古城墙巍峨。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恩赐。
历史风云
历史上,汉中地区曾经是蜀汉、汉中王国、晋朝、唐朝等政权的重要地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如画,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位于汉中市中心的拜将坛,是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的地方,正是因为韩信,才打下了西汉大半江山;武侯祠,位于勉县定军山诸葛村,是纪念一代英才蜀汉军师诸葛亮所建;古汉台是汉中太守田步在城东南为刘邦建造的行宫,是游览汉中的必去之处。天汉楼如一道奇迹,镶嵌在城市的心脏,高楼耸立,宛如一座指向星空的灯塔;天汉长街如一道绵长的“天汉银河”,暮霭润如纱,长街边,高楼鳞次节枇。
汉中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萧何在这里月下追韩信,成就了“汉兴三杰”之一的兵仙。汉高祖刘邦利用汉中地理优势,善用水运,取得了关键的胜利,最终造就了“大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刘备与曹操决战于汉水,刘备胜利夺取了汉中,并在汉中称王。诸葛亮北伐时期,汉中是兵粮囤居之所,是蜀汉北伐的后勤根本所在。汉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对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俗风情
汉中秦巴山地区,自古迄今就传唱民歌山歌,并且历史十分悠久。汉中的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地区最大的剧种,代表出了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点。同样源出于此秦腔的唱腔高亢激越,既有粗犷豪放的一面,又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现出陕西人民朴实、粗犷的性格特点。同时,其细腻的表演技巧又充分展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深受感动。汉中的最有名的小吃莫过于面皮了,面皮被誉为“四绝之首”并且于2011年还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除过面皮之外,还有浆水面,菜豆腐,红豆腐等等,都可以说是汉中的“绝味”正是有了这些“财富”,才生养出了具有汉中独特风土人情的一代代人民。
都市风光
近几年来,汉中也逐渐注重城市文创,环境越来越美。瞧那龙头山上,白雪皑皑,十里冰封,好似一个隔世的白色世界,整个人在其中忧愁都会烟消云散;再看那高大雄奇的天台山,郁郁葱葱,像绿色的嫩芽触到了你的心田,令人心驰神往;汉江河边,再没有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取而代之的是壮阔的江面、汹涌的波涛和凉爽的清风。城市里,道路干干净净,房屋整整齐齐,树木排排相迎,鲜花朵朵盛开,空气清新澄澈,令人神往。一个崇尚先进,现代文明的城市,一个民生殷实,宜居宜业的城市,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汉中,经过了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仍伫立在中华大地,展现其绝美风貌。
这美好文明的一切都出于广大汉中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曾记否,无数个清晨环卫工人默默清扫巷陌;曾记否,辛勤付出的农民伯伯插秧收稻;曾记否,炎炎烈日下交通警察认真地梳理交通;曾记否,高楼大厦间总有工人为汉中建设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这是对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亦是汉中人民的奋斗目标。作为青少年,我们应遵守社会公德,不乱扔垃圾,妥善处理垃圾。我们还可以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活动,共同维护城市的整洁与美丽,为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格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汉中,历史与现代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在沉醉其中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从古至今,它经过战火的洗礼,文化的熏陶,三国时的刘备在此称王,骚客诗人也来此赏芳,它离不开汉中子民对它的呵护,也离不开汉中子民对它的建设。历史是人民建设的,未来也应由每个人为建设美丽家园接力奋斗。给岁月以文明,真美汉中,梦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