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72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一(10)班:李依凝
指导老师:王 茜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汉文化之光
在文明留下的众多痕迹中,无论是远近闻名的“持节开路先行者”——张骞,还是历史悠久的“农业水利初祖”——“汉中三堰”等。都在岁月的画卷中永不磨灭,在文化的长河里不息翻涌。承文化之涌动,扬文明之烁光。
青青汉史,悠悠同歌。自古有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放眼望去,尽是峰峦叠嶂,砯崖转石。唯有那峭壁上蜿蜒的栈道为画卷增添了不同色彩。其中位于汉中平原与关中平原的交界处的古时主要交通l路径为栈道,栈道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时便有栈道的存在。“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栈道为古代交通的发展与加强蜀汉与外界交流具有历史性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忠杨贵妃所食的荔枝便是通过栈道才得以运出蜀汉。《史记》中韩信命樊哙修建栈道,而自己却走陈仓到到达陈仓(现宝鸡),这就“天下第一隧道”之美称的石门栈道,全长16米。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途径此处,有感而发。在石壁上留下文明的经典,挥毫笔墨,笔走龙蛇间,无不彰显我汉文明之繁盛,我华夏底蕴之厚重。被我国称为“国之瑰宝”。其中十三处因修建石门水库被移,现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石门十三品在书法和历史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翠竹林立,亭楼四落。迈进古汉台,我在第九品《衮雪前,隔着玻璃我注视着曹操的绝代真迹,耳边传来讲解员“《衮雪》属汉隶,是由隶向楷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被康有为赞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和……”刹那间,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曹操屯兵于褒谷口时,眼前青绿交替,奇石如云,褒河水如苍龙倾泻奔腾而下,拍打,又拍打,冲击,再冲击。顿时银花四溅,水星翻飞。在山岩奇谷中卷起千堆雪,激起千层浪。心中那股豪迈与壮志之情尽显在这两个字苍劲的手书上,一动“衮”,一静“雪”。行笔纵放不羁,张扬舞动,表现出曹操的无限风采神韵。阳刚不失柔美。曹操诗文华语盖天下,这却是他绝无仅有的书法手迹。清人罗文秀评价道:“昔人比武为狮子,言其性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
石门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鬼斧神工,摩崖石刻是历史名人为我们留下的文明珍宝。一栈,一洞,一壁刻,尽是文明之烁光。一笔,一凿,一馆藏,终是文明之涌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书法作为中华五千年的独有特色,沉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审美追求。吾辈青年应以山海为底色,文化为基石,积极投身故乡,以无比骄傲自豪的姿态宣传故乡文化,弘扬文明之光。
历史是不断涌动的,我们站在102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吸收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养分。有着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的文明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心安之处,便是吾乡。”古时流传天上璀璨的银河正对着汉中,便有“天汉”之说,作为我国的几何中心和历史名城,文明之悠久,地位之重要,吾辈应当悟天汉文明岁月长,承天汉文明薪火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