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6宁强县第二中学九(4)班:成泽凯
指导老师:乔 丽
汉江之水,前进之歌
汉中的夜以汉山为首,绚丽多彩,堪比仙境;汉中的魅则以汉水称奇,灯火阑珊,美如画卷。
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为长江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事实上,汉江曾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中,现身于我的诗文里。我喜欢坐在河边俯身撩动江水,回味《诗经》中那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原来,浩荡千里的汉江在古人眼里竟是如此柔情。
秋天是多雨之季,在丝丝秋雨的浸润下,河水充沛丰盈,河面烟雨濛濛,江边的树木花草明亮清新,晶莹的水珠在叶尖闪烁,如绢上秋画,梦中情歌。雨季的汉江格外幽静,只有涛涛流水声和雨打树叶的簌簌声。偶尔有人撑伞经过江边小径,会让人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带着伤感的少女。
望着眼前蒙蒙的秋雨,父亲告诉我:“你知道吗?几十年前汉江可不是这般模样,那时候的故事可就说来话长了……”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汉中突降暴雨,造成七、八两个月洪水肆虐,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泛滥的洪水冲毁堤坝,涌进沿江一带的村庄和农田,虽说是夏天,但因雨水不断,颇感秋意清凉。来势汹汹的江水使汉江桥面摇晃不已,被迫长时间中断通行。
那时正值深秋时节,学校停课,组织学生前往城区西部段家营一带,参加维修被洪水冲垮的汉江河堤。清晨,爷爷和他的同学们从学校出发,自带工具,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奔赴大堤河床,用铁锤砸石,用铁锹铲沙,用筐子盛沙,或是用手抬石,搬运到指定的地方,如此反复。
下午,西边的天空霞光普照,辐射在广阔的河床大堤上,辐射在辛劳忙碌汉中人红彤彤的脸上,辐射在这块世代生息的土地上。爷爷站直了身子放眼望去,段家营河堤路面上人潮涌动,旌旗招展,工程车、农用车、人力车穿梭往来,男女老少一趟趟的搬运沙石,筑基河堤,夯实沙石。自从河堤被洪水冲毁后,政府就着手号召和组织了各机关厂矿单位、部队、学校以及沿河的人民群众展开自救。划片包干,分段施工,轮番上阵,确保来年河水安全通过,护佑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开始收拾工具准备返程,爷爷也随着学校令旗和哨声的召唤结队离去。经过几天的艰苦劳动,大家总算完成了河堤维修任务,重新回到课堂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随后的几年里,汉江也发过大水,但经过那次大规模的修建和随后的不断维护,确保了两岸人们的生命与财产不受侵犯。进入2000年,国家大力倡导“一江两岸”伟大工程,于此同时,城市化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进展:道路新建扩建,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悠悠汉江水一泄千里,流向安康汇入长江,后在国家南水北调的大方向下又一路向北,惠民万千。汉江河面每年沙鸥群飞,野鸭扑水。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相约徜徉于两岸的广场园林,尽情享受一江两岸的绿水青山。目光所及之处歌舞升平,欣欣向荣,一派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如今的上水渡与段家营早已成为汉中的湿地公园,是汉台天汉新区的胜地。座落于此的吾悦广场吸引了大量的人们前往经商购物,改善住房。龙岗大桥贯通南北,连接秦巴,成为汉中的标志。天汉大桥更是通达古城,把汉中两个城区紧紧相连,拔地而起的地标建筑天汉楼成为名副其实的望江楼,吸引大批的游人前来观光打卡。
天汉星光璀璨,汉水惠泽万民。在这块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汉中人民因他们的坚守、勤劳、智慧与力量,不仅改变了原野,改善了生活,同时也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建设起美丽的家园。“天汉大地日新月异,勤劳质朴的汉中儿女也将随悠悠的汉江河水源远流长,奔向远方。”我在日记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