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9汉中市第九中学九(5)班:曹歆饴
指导老师:杨 莉
霓裳华冠,摇曳璀璨
你要写汉文化就不能只写汉文化。你要写那纸上跃动的字符;你要写那中华上下5000年的悠悠历程;你要写那历朝历代的伟大建树;你要写那令人感叹的百家争鸣;你要写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你要写汉王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你要写汉文化的发源地两汉三国的汉中;你更要写汉族人最具代表的服饰——汉服。
那么汉服是什么呢?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的汉服呢?
汉服是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又称衣冠、衣裳、汉装。分为多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各自的特色。
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中原地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关于汉服的具体起源时间,一些古籍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独特的服装体系。《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但这一观点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汉服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深衣成为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其特点是上衣和下裳相连,被体深邃。这一时期,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到了汉朝,汉服进一步发展,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等,同时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也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后面就成了我们现在的汉服。
当然汉服不止有衣服,也有配饰。
最具代表性的那当然就是发簪。其材质多样有玉质,金质,银质,木质等。发簪的设计有精妙有简约。身着汉服,头戴发簪,一袭青丝在风中摇曳那是相当养眼的景色。
接下来就是发冠。古代贵族在出席重要场合时经常佩戴。有时也在古代贵族的陵墓中作为陪葬品。设计普遍华丽璀璨,令人眼前一亮。比如十二龙九凤冠,这款凤冠出土于明定陵,是孝靖皇后的陪葬品。凤冠上饰有十二条龙和九只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则用翠鸟毛粘贴,色彩艳丽,展翅欲飞。此外,凤冠上还镶嵌了大量宝石和珍珠,整体造型庄重而华丽。
步摇不仅是一种装饰品,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礼仪文化。在古代,步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特定阶层的人才能佩戴。随着时间的发展,步摇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普通民众也能欣赏和佩戴的美丽饰品。据说女子带上步摇是为了约束自己的仪态,如果步摇没有大幅度的晃动则证明该女子十分端庄。比如著名影视剧《甄嬛传》中的发饰,就采用了许多步摇的设计。演员们走起路来就需要保证步摇不大幅度晃动。光是进组前的仪态训练就花了好长时间。
在我的家乡汉中,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见人们身着汉服,头戴步摇。男女老少,穿上各有千秋。同时让更多的人都了解到了汉文化,了解到了汉服,走在路上人们都赞叹不已,纷纷认为汉服真的是十分华丽和典雅,气质绝佳。汉中也有很多名胜古迹,在那里有更多的人身着汉服,其中多数是年轻人。我认为这是一种文艺复兴,是国潮的兴起。怎能不令人赞叹?
总而言之,汉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更是汉文化的代名词。我们需要传承并保护它,从汉中发源,将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