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3南郑区莲花九年制学校九(1)班:郭雅芳
指导老师:房晓瑜
涌动的文明——汉文化之光
汉中,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不仅承载着华夏文明厚重的历史,也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落幕。在这里,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观汉风遗韵,品汉中之“汉”,体味千年文化的生生不息。
历史的低吟,文明的回响
夜深,刘邦与韩信对坐,烛光浮动,忽明忽暗。韩信他懂,懂主人公的心。自归途以来,主公为项羽他们表明忠心,烧毁栈道已过去数月。
他眼里烛光浮动,直戳要点“主公,我们为何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陈仓乃进入关中必经之地,两地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重兵把守。这妙计,妙到刘邦顺利进入关中,站稳脚跟。开汉业,筑汉基,汉王朝从此诞生。汉中,汉朝,汉文化一脉相承,名传千古。
就这,你能不说这大汉文明不源于汉中?
文化的熔炉,艺术的殿堂
漫步在古香古色的汉中博物馆,时光仿佛穿越历史烟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大气恢宏的汉代历史画卷。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透过这样一件古老的作品,我看到有一条穿越时空的大动脉——褒斜古道,沧桑古道上一座世界第一的人工隧道——褒斜道石门。往昔,无名书圣,卑贱工匠,披荆斩棘,临险攀岩,把历史的精彩、艺术的精华、自由的精神,记录、书写、雕刻在石门及其周边百尺崖壁上。其中以“石门十三品”最负盛名,堪称我国书法演变时的形象资料。朝朝暮暮又岁岁年年,阵阵锤音,声声吟诵遥相呼应。在高山流水间留下处处题刻,把汉字里的雅量高致封存于千年不朽的石壁之上。
起笔是文心隽永,落笔为传世风骨。一撇一捺一平一仄,都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悠久记忆。
自然的馈赠,生态的画卷
环汉中城有河名汉江,回环万里,派作九龙盘。
汉江灌溉了肥沃的汉江平原。那里稻浪翻滚,牛羊成群,物阜民丰,孕育了数千年的汉家文明。广袤田野上,万亩油菜花齐齐于四月份开放,置身于这山水盆景之中,给人以震撼和陶醉之感。你见过这盛开的油菜花与镶嵌其间的麦苗及青山绿水的交相辉映吗?你见过那朱鹮飞舞在汉江的绿色原野之上吗?见过汉江上灯光火海,火树银花,伴随跌宕青山,一江汉水悠悠向东流吗?
“山美水美人更美”,银河泻浆,孕育这方人杰地灵。
涌动的文明,未来的展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汉文化之光仍在涌动不息,我们要紧跟习总书记响亮的口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山这水,如何为金?如何为银?身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汉中,通过大力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城区“一江两岸”建设,形成了一江两岸生态景观带和滨水生态文化休闲区。而一个城想要开创文明城市建设,这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坚持创新发展,使经济动能更加强劲,持续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到这,汉中也微微点头。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她貌似可以预见数年后这里会是怎样的一场变化。“十四五”这位大哥踏着细碎小步徐徐前来……
日夜东流的一江汉水是无数历史变迁的见证。如今,汉文化依然历久弥新,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精神内涵。汉文化代表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绽放出的新生机和活力,塑造了华夏文明新格局,丰富着中华文明百花园,就像时光长河中的一颗明珠,不仅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诉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段悠悠岁月。